智慧出行是通過科技和創新措施整合城市的交通運輸系統和推動新出行方式。各地智慧出行例子均可作為參考,以解決香港交通運輸相關問題,包括環境問題,為智慧城市的核心議題之一。
隨著城市居民增加,許多城市面臨交通堵塞和基建接近滿負荷等挑戰。世界各地不同城市透過不同方式利用創新科技改善交通運輸系統,香港及各地的智慧出行例子涉及優化交通、智能運輸基礎設施、數據共享和分析、應用和服務,希望透過科技應用,為市民提供更好的出行選擇。在香港政府提出的《智慧城市藍圖》中,「智慧出行」正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的六大範疇一,藍圖列舉多項香港智慧出行例子。
智慧出行有三大範疇值得關注,包括一體化出行服務(「MaaS」,即Mobility-as-a-Service)、新出行模式以及鐵路科技,這三大範疇有不少新的發展機會,而這些新發展可能為未來的交通出行方式帶來巨大變革。
什麼是智慧出行?
智慧出行是一種結合創新技術和數據驅動的交通解決方案,旨在提升人們的出行體驗,同時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它透過應用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大數據分析及雲端技術,實現交通工具、基礎設施與使用者之間的智能互聯。智慧出行不僅限於提供更快捷、方便的交通服務,還涵蓋了共享出行、自動駕駛、智能泊車、交通流量管理及新能源車輛的推廣等多個領域。
智慧出行的目標是減少交通擠塞、減少碳排放、提升安全性,並讓人們享受更高效、經濟和綠色的出行方式。隨著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智慧出行已成為未來城市交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現代化生活注入更多便捷與可持續的動力。
智慧出行方案例子一:MaaS
智慧出行其中一個重要方向,是MaaS方案的發展。MaaS結合不同形式的交通服務,提供一種按需(on-demand)出行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 MaaS方案通常提供一個可整合多種交通方式的平台,涵蓋公共運輸系統,例如巴士、的士、鐵路等,以及按需提供的出行服務,例如租用汽車,甚至共享單車等,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交通移動策略,包括最適合的交通工具、行程時間、途經地點、班次和票價等,以及支援多元電子付款方式的方案。除此以外,MaaS系統亦可依照實時路況,即時調整路線,務求提供最佳方案予使用者。乘客在出門前已可全面掌握交通實況,更願意混搭不同出行方式及交通工具,從而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率,有助紓緩塞車和減少碳排放。當MaaS平台累積更多交通使用數據,更可幫助交通服務提供者改善服務。
MaaS亦涉及新商業模式的開發:若交通應用程式拓展至連接其他終端購票付款功能,使用者將可透過統一的MaaS平台,同時進行其他消費,如同時購買前往目的地的車票以及目的地門票(如電影院),交通服務將與生活中其他活動及服務為一體,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
MaaS的發展亦與大眾出行方式未來的演變有關。其中一個新興趨勢便是,市民與其駕駛私家車,更傾向選擇汽車共享服務。根據KPMG的2019年調查Global Automotive Executive Survey ,39%受訪者認同汽車擁有數字會下降,而約有一半車主表示在2025年前將不再希望擁有私人車輛。消費者偏好會逐漸由擁有汽車轉為按需的出行服務。在這一預期趨勢下,MaaS 旨在提供與私家車相媲美的替代的出行方案,可能更便利、更具可持續性,有助於緩解交通擠塞和運輸能力的限制,甚至使出行成本更低。
智慧出行方案例子二:新出行模式
新出行模式是通過創新科技及現有商業模式融合,改變人們出行和使用交通工具的方式。各種新出行模式與傳統交通服務不同之處在於它們更強調按需提供,使每個人都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交通方式出行。新興的出行服務, 涵蓋了共享出行(Shared mobility)、微出行(Micro mobility)、電動化 、自動駕駛汽車、 MaaS及相關的出行服務平台。
共享汽車(Car-sharing)或共享單車,可以與現有的公共交通網絡結合起來,讓城市充分利用交通運輸資源。共享的交通運輸方式或可減少私家車使用量,從而減輕交通壓力和環境污染。微出行則是指使用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踏板車和電動自行車等輕便交通工具進行短途交通出行。這些小型電動交通工具逐漸於其他部分國家地區成為市民代步的新趨勢,在城市交通中的最後一哩路扮演重要角色。電動化除了電動車普及化,另一例子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 是一種被稱為「飛行汽車」的交通工具,可用於滿足城市之間的短途旅行需求。與傳統直升機不同,eVTOL採用電力驅動,更符合減碳趨勢。
除了以上新穎的交通工具外,新出行模式其中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的發展須配合車聯網技術,令無人駕駛車輛做到環境感知,亦讓各車輛、行人、路邊基礎設施和網絡之間可交換數據,有效提高道路安全、提升運輸效率及交通管理。車聯網是以車外聯網來監察以及警示路況,配合自動車內的科技,包括運用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雲計算,以及5G通訊科技等技術,以物聯網結合人工智能來控制路況及交通燈等,有助車、路、人之間的溝通,讓道路更安全、可靠和高效。 在香港,應科院在2015年開始研發車聯網技術,在多達10個試驗場地完成了超過90萬公里道路測試 ,為香港推動智慧出行發展的一個例子。
智慧出行方案例子三:鐵路科技
鐵路科技亦是智慧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鐵路科技的主要目的利用科技及數據提升營運效率和維修質量,持續提升鐵路系統的準確度和可靠度,從而提升交通服務質素。 MTR Lab除了在相關領域物色適合投資機會,在鐵路科技方面目前亦持有港鐵自主研發創新方案的專利,包括綜合車速及位置監督系統(iSPS)、V-SENSOR 、列車智能檢測系統。
iSPS技術採用無綫射頻識別技術(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及視頻辨認分析,提升鐵路的人手營運,更可減低路軌範圍內因障礙物而引致的事故,在緊急情況下更會連接自動剎車系統。另一個鐵路科技例子是振動監測器 V-SENSOR ,是體積細小並內置人工智能運算的振動傳感器,配有簡單易用的分析軟件,方便工程人員為振動數據作出分析及自動編成報告。V-SENSOR已應用於港鐵網絡的不同維修工作上,用途包括行車時舒適度測量、路軌道岔點監控、列車軸箱和轉向架監控、機械零件設計和機械故障分析等。而列車智能檢測系統則採用了人工智能和激光雷達技術來檢測鐵路障礙物,為車務控制中心和司機提供可靠的檢測訊號,提高鐵路營運的可靠性。
交通運輸是現代都市的命脈,與日常生活各方面息息相關。隨著科技和商業模式的不斷發展,智慧出行或會在未來改變人們的出行習慣,MTR Lab作為創科投資者,相信科技將推動智慧出行發展,,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出行選擇,及更完善的出行服務,有助提高生活質素,並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香港智慧出行的現況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智慧出行的發展正逐漸成形。目前香港已經在公共交通系統融入多項智慧技術,例如八達通卡的普及應用,使市民能快速支付車資,同時有效縮短排隊時間。此外,香港現時有「香港出行易」的一站式交通運輸流動應用程式,提供查詢點到點的公共交通、駕駛及步行路線,實時交通情況及泊車資訊,方便市民和企業透過應用程式了解即時路況、公共交通班次及交通擁堵情況,進一步提升出行效率。
在基礎設施方面,香港正在推進智慧燈柱及智慧停車系統的應用,透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交通流量監測、車位導航等功能,都十分便利駕駛者的日常出行。此外,香港積極推動新能源車輛的普及,包括電動車充電站的建設,以減少碳排放並支持可持續發展。然而,智慧出行的發展仍面臨基礎設施升級、數據安全及市民接受度等問題,未來仍然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為未來構建更加智能化、綠色化的交通網絡。
常見問題:
1. 甚麼是智慧出行?
智慧出行是指利用科技和創新措施、整合城市的交通運輸系統、推動新出行模式,以解決交通相關問題,包括環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這是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元素,旨在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和可持續的出行選擇。
2. 一體化出行服務是甚麼?
一體化出行服務,亦即是 Mobility-as-a-Service(MaaS),是一種將不同形式的交通服務整合在一個平台的方案。它涵蓋公共運輸系統(如巴士、的士、鐵路)以及按需提供的出行服務(如租車、共享單車等),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方案,包括最適合的交通工具、行程時間、途經地點、班次和票價等,並支援多元電子付款方式。
3. 為什麼需要智慧出行?
智慧出行可以幫助城市更高效地規劃和管理城市的交通系統。透過數據分析和科技應用,政府能實時監控交通狀況、優化資源配置,並減少交通擁堵和碳排放。此外,智慧出行還能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務質量,增加公共交通的使用量,從而降低市民對私家車的依賴,為城市創造更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4. 智慧出行的重要性是什麼?
智慧出行對現代城市發展十分重要,因為它能解決交通系統中的多項挑戰,包括交通擠塞、污染和效率降低。它通過應用創新科技,改善交通運輸的流暢性,降低環境影響,並提升市民的出行體驗。此外,智慧出行還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石,推動城市在數碼轉型和支持可持續發展,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如欲了解更多關於MTR Lab提供的創新方案,請瀏覽 https://www.mtrlab.com.hk/zh/innovative-solu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