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綠色建築的定義、特色與好處:低碳建築材料打造可持續未來

面對日趨嚴峻的全球氣候暖化,發展綠色建築無疑是具潛力的解決方案之一。究竟什麼是綠色建築?MTR Lab讓我們從定義開始,探索綠色建築的特色及好處,並與大家了解如何透過低碳建築材料實現可持續發展。


「節能綠建」對於碳中和的必要

有沒有想過,我們居住、進行日常活動並在其中工作的建築物,是香港最大的能源消耗者?據統計,建築物佔全港用電量的九成、城市中超過一半的碳排放來自建築物耗能。這數字顯示,香港要達到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關鍵之一 是要降低建築相關的碳排放, 亦因此「節能綠建」成為《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的四大減碳策略之一。          


綠色建築的定義 

說到綠色建築,你可能會聯想到一棟被植物覆蓋的建築物,但實際上這概念 的含義要深遠得多。根據香港綠色建築議會(HKGBC), 綠色建築的定義指在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它對環境的影響,同時為用戶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環境。綠色建築的定義不僅強調環保的重要性,更以建築物的用戶體驗為本。簡單來說,綠色建築是既對地球友善,又能為住戶創造美好生活環境的建築物。那麼,如何辨識一棟建築物是否「綠色」?接下來看看它的特色吧。


綠色建築的特色

要辨識一棟 建築物是否「綠色」,以下是三個最常見的綠色建築特色


順應自然的節能設計

善用自然資源是綠色建築的主要特色之一。經過設計精心的設計,建築物的佈局能讓自然光線和清新空氣自由流通,不但提升室內環境質素,更能大幅減少人工照明和空氣調節的需求。綠色設計理念讓建築物能夠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減少能源消耗。 


大廈智能節能系統

綠色建築的另一特色是配備智能節能系統,監測並優化能源的使用,並結合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統,有效降低碳足跡。例如當房間內無人時,智能感應器可自動關閉燈光,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另一例子是設置流量感應器和檢漏系統,及時發現並修復漏水問題,避免水資源浪費。


可持續建築設計方案    

綠色建築的多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規劃,從選址、設計、施工到日常營運,甚至將來的翻新和拆卸,都以環保和人性化為考量因素。這種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思維,確保建築物能為環境和使用者帶來長遠效益,為碳中和的社會作出貢獻。


綠色建築的好處  

根據建築署發表的《可持續發展報告2024》,綠色建築為社會帶來好處不僅限於環保,更全面提升城市與居民的生活品質。以下是三大核心優勢: 

  1. 環保減碳:透過巧妙運用自然採光、通風和被動式冷卻等設計,綠色建築的好處是能有效紓緩城市中的熱島效應,為地球降溫。這種設計不僅減少建築物的碳排放,更為城市創造更宜居的環境,亦長遠保護地球的自然生態。
  2. 提升用戶生活質素:想像在光線充足、空氣清新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多麼愜意。綠色建築的另一好處是為使用者打造優質的室內環境,讓住戶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充分照顧。
  3. 可持續營運:運用創新科技如建築信息模擬(BIM),不但     可在建築施工前提供精準的設計和材料數據,減少因設計錯誤或規劃不周導致的材料浪費,提高建築效率,更確保建築物在整個生命週期中都能維持卓越的環保表現。以 MTR Lab和戈壁大灣區的共同投資的智能建築資訊管理系統isBIM為例,其SaaS(軟體即服務)平台結合BIM、人工智能、數碼孿⽣等技術,有助提升建築項⽬的營運效率及能源效益。


善用低碳建築材料  

要實碊綠色建築的種種好處,在建築過程中選用合適的低碳建築材料是關鍵 ,讓我們看看業界正在開發的創新環保建材:

  1. 負碳混凝土技術:這項突破性技術堪稱建築界的環保英雄,不僅利用工業副產品和再生材料減少碳排放,更能主動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為地球降溫出一分力。
  2. 可持續建築材料:從竹地板到再生木材和金屬,環保建材不但美觀耐用,更能大幅降低建築物的碳足跡,選用這些建築材料可讓地球邁向低碳之路。
  3. 綠色混凝土:傳統水泥於生產過程中難免 高碳排放,綠色混凝土由回收廢料製作而成,符合環保標準,為建築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選擇。這種建築材料不但低碳排放,同時保留甚至超越傳統混凝土的強度和耐用 。


未來展望  

以上介紹綠色建築的定義及好處後,期望建築界能廣泛應用低碳材料,同時有更多特色綠色建築在香港落成,為低碳轉型扮演更關鍵的角色。綠色建築的應用和發展,和其他綠色環保措施如回收再用和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一樣,都指向促進香港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共同目標。

MTR Lab作為推動創新科技的重要平台,將繼續積極支持有潛力的初創企業開發和應用綠色建築方案。歡迎創科企業透過Co+Lab Initiative提交你的方案,攜手建設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未來。

Submit P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