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具潜力的初创企业、初创支持平台和风险投资人,三者缺一不可。曾涉足上述所有领域的人,在香港为数不多,王莹是其中一位。她今年3月离开香港科技园公司加入港铁(00066)全资子公司MTR Lab,担任总经理。最近她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初创企业必须了解市场需要,但偏偏这是不少创始人的共同盲点。
MTR Lab主要针对6大领域,包括智慧出行、智能城市、金融和数据服务、房地产科技、新零售和可持续发展,投资或培育具潜力的初创项目。对于王莹来说,支持初创企业是驾轻就熟的工作。她指出,过去在科技园工作时接触的初创企业比现在多:「难以与每家初创企业一同解决具体问题」。
港科研力强 积极追落后
初创企业面对的问题,大多数都涉及如何把新产品或技术方案推出市场,让更多消费者接受:「初创企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人有多理解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她透露,有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都对自己开发的技术或产品充满信心,认定它可于市场大卖,其实這并非必然的。
王莹说:「不只是香港,全世界的初创企业(创始人)都对自己的技术或产品有很强大的believe(信念)。这种believe是有需要的,但创始人要明白,这种believe也可能让自己忽略了市场。」。
王莹过去曾在加拿大温哥华从事风险投资工作,后来陪伴港人丈夫来到香港,于2015年加盟科技园,负责管理加速器计划,一做就是8年。期间她见证着香港创科产业的快速发展:「初创企业无论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断提升,公营和私营机构在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也大幅增加了。」
她认为香港的大学有很强大的科研能力,「在不同领域上都拥有世界级的研究人员」,发展创科本来就有优势,只是香港一直以来的角色都是金融中心,在金融服务这个产业有极出色的发挥,无形中使创科等其它产业相对被忽略了。
目前香港在创科发展方面积极从后赶上,王莹坦言,当中的挑战在于本地科技人才供应,可能追不上创科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但这是一个happy problem,因为创科发展好,使人才需求高。」
人才是发展创科的关键,王莹指出,风险投资人投资于初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于创始人的团队,希望有关项目即使遇到各种变化和挑战,创始人都有能力带领团队把它们逐一冲破。
遇上难关要坚持才有未来
回想起昔日在科技园工作时,王莹曾经遇见一位正面对重大困难的初创企业创始人:「他告诉我,如果下星期问题还未解决,他不知道公司是否能够维持下去。」当时王莹的团队找来顾问,协助该初创企业进行现金流管理、筹集短期资金和寻找新客。現在该公司仍然存在:「创始人在艰难时刻下曾经有所动摇,但遇到困难一定要坚持,才会看见未来。」
王莹直言「不想看见任何一家初创企业倒下」,「任何初创企业都会遇到好多重大困难,好的公司如果因为这些困难而做不下去,是很可惜的。」